- · 《社会科学战线》期刊栏[10/30]
- · 《社会科学战线》杂志社[10/30]
- · 《社会科学战线》编辑部[10/30]
- · 社会科学战线版面费是多[10/30]
- · 《社会科学战线》投稿方[10/30]
- · 《社会科学战线》数据库[10/30]
论山西地区唐代砖墓形制(2)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二 2.带少量小龛、壁龛或耳室的墓葬 此外,王深墓需要单独介绍与解析。墓葬的发掘者在报告中称其为双室砖墓,但笔者经过比较分析认为它并不是严格
二
2.带少量小龛、壁龛或耳室的墓葬
此外,王深墓需要单独介绍与解析。墓葬的发掘者在报告中称其为双室砖墓,但笔者经过比较分析认为它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双室墓。⑧主要原因有三个:第一,普遍意义上的双室墓建造形式为前室规格小,而后室规模则要大很多,墓主人棺椁也会安置在后室,随葬器物也随墓主人放置于后室,很明显后室才是墓葬的主室。而王深墓设计则正相反,它的后室非常狭小,前室则宽敞许多,墓主人王深也是葬在前室中,随葬品也放置在前室中,而后室经过发掘,发现里面满是灰土,既无人骨,也无随葬品,只是在后室门前放有一堆人骨头。可见王深墓如作为双室墓使用,其在设计上是有违常规的。第二,从使用双室墓的墓主的身份等级方面看,西安地区使用双室墓大体有三种情况:一种是开国功臣,劳苦功高;另一种是在反对武氏的斗争中有功或是被武氏迫害致死的李氏成员,当李氏重新掌权后,全部优葬;还有一种是仗权逾制,如韦后和太平公主在当政期间,就将自己死去的亲人越制优葬。而从王深的墓志记载来看,他本身并没有什么过人的功绩,官品只有正五品,他死的时候武氏还没有当政,当然也就谈不上与其斗争或受其迫害,他本人与当时的当权派也没有亲属关系,所以无论从哪方面分析,他绝不具备使用双室墓的资格。第三,王深墓的后室门口有一堆人骨,推测他的后室很有可能是为了放置门口的人骨而设,联系当时山西地区的一些墓葬常常会在墓室的左右开凿耳室,在其中放置人骨的风俗,所以王深墓的后室应是起一耳室的作用,而非一般意义上的后室,它的双室墓也就不同于西安地区的双室墓,应该可以归入前面所分第二类墓葬类型中。
3.不带有小龛、壁龛、耳室的墓葬
第三种墓葬类型则是山西唐代砖室墓的普遍建筑形式,墓主人多数不具有官职,有些只是相对富裕的平民,可见此类墓葬有无官职都可以使用,不区分等级。
山西地区发现的唐代砖室墓大多集中在太原与长治两个地区。其中王深墓的形制特殊,后面单独进行讨论,其他砖室墓都为单室墓。墓室基本使用长方形的绳纹砖砌筑而成,砌筑方法有四顺一丁、三顺一丁、两顺一丁、一顺一丁几种。墓室的平面形状都很规整,为圆角方形、方形或长方形。墓室的四壁都向外砌出一定的弧度,墓门都开在墓室的南壁,墓向都为南北向。
论山西地区唐代砖墓形制
只发现1座,为运城地区发现的薛儆墓(图1)。墓葬带有长斜坡墓道,长度为11.4米,墓室平面为方形,四壁用一顺一丁法砌筑,向上收缩为穹窿顶,室内地面用绳纹砖错缝平铺了两层。墓门开在墓室南壁,为石质。其外接甬道,甬道后是6个天井和过洞相间排列,在过洞2、过洞3、过洞4的东西两壁分别挖有一个小龛,共6个,皆为方形弧顶。墓室的顶部和四壁以及墓道两侧皆绘有壁画,但毁坏严重,基本不能辨识。①
文章来源:《社会科学战线》 网址: http://www.shkxzx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707/483.html